2021年安徽出生人口比2017年减少47.6%,原因何在?
近日,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1年安徽省卫生与健康发展统计公报。据人口数据库统计,2021年安徽省出生人口51.58万人,其中儿童21.07万人(40.86%),少年23.35万人(45.27%)。2021年9月,安徽省修订《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》时发布情况说明,其中预测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为53万人。但最终出生人口数据比预测值少14200人。按此计算,2021年安徽出生人口比2017年减少47.6%。
据安徽省总人口数据库统计,2017-2020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别为98.4万、86.5万、76.6万、64.5万人,年均增长-12.1%、-11.4%、-15.8%。上述信息表明,安徽省出生人口连续四年减少,人口形势异常严峻,整体呈断崖式下降趋势。
这并不是安徽省的人口数据第一次引起关注。前不久,安徽省芜湖市统计局官网发布《回应关注:芜湖市人口生育状况分析》一文指出,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、婚育延迟、生育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,芜湖市出生人口形势十分严峻,已经面临人口自然减少的风险。
一位统计系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,安徽省的人口形势并没有“突然变得严峻”。统计部门每年都会进行千分之一人口的抽样调查,卫生部门也会统计住院活产数。虽然这些数据与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可能有误差,但仍能反映基本的人口趋势。该人士分析,安徽省出生人口减少的原因,一是育龄妇女减少,生育意愿降低,二是人口外流的影响。两个因素叠加,凸显了安徽人口的严峻形势。
安徽省历年省际人口流动数据图片来源:安徽省统计局
多位人口学专家表示,中国各地出生人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,育龄妇女减少是主要原因。2020年,安徽省统计局发布《安徽省人口发展现状与挑战》报告。2019年,安徽省15-49岁育龄妇女1449.7万人,比2018年减少39.5万人,比2010年减少253.1万人;20-29岁育龄妇女355.8万人,比2018年减少36万人,比2010年减少88.2万人。
针对安徽省出生人口减少的情况,人口学家何亚夫告诉界面新闻,除了育龄妇女减少的一般原因,安徽省还有自己特殊的“省情”。何亚夫指出,安徽出生人口的“断崖式下降”也与初婚年龄推迟有关。2021年,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.31岁,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为31.89岁,女性为30.73岁。统计显示,安徽的初婚年龄从2008年开始逐渐提高,从2008年的26岁左右提高到现在的30多岁。
“早婚通常会导致早育和多生,晚婚通常会导致晚育和少生。”何亚夫认为,部分原因是女性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后,不孕率会急剧上升。对于初婚年龄的推迟,他认为有一些共同的原因,如受教育年限的延长、婚姻观念的改变、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等。
何亚夫认为,由于周边长三角经济圈的虹吸效应,安徽是中国劳务输出大省,每年有1000多万人在外地打工。根据安徽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2010年至2019年安徽净流出人口占全省户籍人口的10%以上,这还不包括省内流动人口。由于农民工数量庞大,结婚会面临买房、养孩子等现实压力,这也是推迟初婚年龄的原因之一。
此外,低生育率也会影响出生人口。前述《安徽省人口发展现状与挑战》指出,2019年,安徽省符合生育政策的女性中,有55.6%的人不打算生育二孩,比2018年提高了1.7个百分点。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为1.77,低于2.1的人口替代水平。
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,过去10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在2016年达到最高,为1786万。中国当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。此后,2017年至2020年,每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723万、1523万、1465万、1200万。以此计算,这四年出生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-3.5%、-11.6%、-3.8%和-18%。
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后,中国人口形势面临的挑战备受关注。随后中央宣布实施三胎生育政策,计生法迅速修改。各地相继修改计划生育条例,出台鼓励生育的措施。
修订后的《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》提出了多项支持生育的政策,包括在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60天;男方享受30天护理假;在孩子年满6岁之前,父母每年有10天的育儿假;同时,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,对家庭困难婴幼儿的幼儿园、托儿所给予一定补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