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尊龙凯时·(中国)人生就是搏!

    公司动态

    去年全国卫生总支出费用超过7.5万亿元,谁在买单?抗疫花了多少钱?

    去年全国卫生总支出费用超过7.5万亿元,谁在买单?抗疫花了多少钱?

    7500亿!2021年全国卫生总支出一公布,就引起了极大的震动——尤其是在核酸检测超过100亿次,疫苗接种超过30亿剂的时候。万亿美元的数字太大了,对个人来说往往不那么真实。在社交媒体上,人们经常会拿出各种数据进行对比,从而产生各种误解——比如,这笔钱足够实行全民免费医疗;比如中央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9万亿,大部分花在医疗上?那么,7.55万亿到底是什么意思?这7.55万亿是谁出的钱?你花在哪里了?其中有多少用于防疫支出?

    我们在抗击疫情上花了多少钱?

    做了这么多核酸检测,接种了这么多剂新冠肺炎疫苗,我们在抗击疫情上花了多少钱?这大概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。今年照常公布的卫生总支出7.55万亿元,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严重质疑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八大健康新闻,疫情防控肯定会带来卫生费用的增加。在疫情元年的2020年,这一点尤为明显——2020年,卫生总费用占GDP的7.2万亿元,占GDP的7.12%,创历史新高。

    2019年,即疫情爆发前一年,中国的卫生总支出为6.584万亿元人民币,占GDP的6.67%。2021年,卫生总费用虽然在增加,但占GDP的比重在降低——今年,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6.5%。

    整体来看,虽然抗疫增加了卫生支出,但仍在正常范围内。

    8点健康报采访多位卫生经济学专家后发现,从卫生总费用统计的角度来准确回答抗疫卫生费用的问题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学术上有三种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——筹资来源法、机构流量法和实际使用法。我国对卫生总费用采用“来源筹资法”,即只统计当年政府、社会和个人对卫生事业投入的资金量,而不知道这些资金使用的具体细节。

    然而,虽然不能提出确切的数字,但仍然可以粗略估计。

    2022年4月,国家医保局表示,自2021年2月以来,全国共接种疫苗32亿剂,疫苗费用1200多亿元,主要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分担。另一位长期关注卫生成本的卫生经济学家表示,接种疫苗有两个成本,一个是疫苗本身的成本,一个是接种者的人工成本。据他了解,各地接种一剂疫苗的费用不同,大概在3~10元/剂。即使按照10元封顶计算,结合上述1200亿元,疫苗成本也应该在1500亿元左右。

    与疫苗接种相比,核酸检测背后的健康成本要复杂得多。比如从人群来看,两个群体的健康费用支付者是不同的。前者由财政、医保或社会承担,后者部分由个人承担。而这部分数据没有权威统一的导出,自然无法进行统计。2021年,大范围的核酸还没有研发出来,但此时的核酸检测单价很高,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事实上,除了疫苗、核酸等可感知的卫生费用,我国在重建设施、采购防疫所需设备和物资、参与防疫工作等方面,还有数万家医疗机构等看不见的隐性费用。这些费用很大一部分来自财政补贴。

    一方面,疫情爆发以来,我国医院总收入保持增长趋势;但另一方面,疫情确实造成了全国公立医院诊疗量的锐减,收入应该会受到很大影响。

  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?上述知情人士表示,是因为疫情期间政府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补贴。疫情发生前,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贴比例约为医院收入的10%-10%来自财政,但在2020年,这一比例上升至16%,即使在疫情相对稳定的2021年,仍远高于往年。

    从某种意义上说,政府补贴填补了因诊疗量减少而导致公立医院收入减少的缺口,甚至略有溢出。但这些补贴是用来支持医院抗击疫情的,并没有直接转化为医生的收入和医院的利润。医生的收入仍然与治疗量挂钩,这导致公立医院的总收入不断增加,但疫情期间很多医生的收入下降,医院也持续亏损。

    此外,2020年,中国发行了1万亿专项抗疫债券。今年6月,《中国卫生经济学》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,政府性基金中拨给抗疫专项国债的卫生支出达1286.39亿元。

    换句话说,这1286.39亿元是前几年没有的额外卫生费用,而这一大笔钱也直接影响着2020年的卫生总费用。上述业内专家强调,此次疫情是一次不可预测的“黑天鹅事件”,因此纵向比较疫情年份卫生总费用的数据意义不大。

    从事医改研究的专业人士杜(化名)将新冠疫情开始的2020年形容为“火”的一年。因此,政府层面会紧急向卫生部门倾斜更多资金用于“灭火”。卫生总费用特别是政府投入异常快速增长,会导致2020年前后一年的数据出现异常对比。

    2022年,由于核酸在全国普及,对这一年卫生总费用的影响未知。

    7.55万亿的卫生总支出意味着什么?卫生总费用是一年内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。万亿美元的数字对个人来说往往不那么真实。因此,将它与其他数据进行比较是理解和评价它的重要方法。对于卫生经济学家来说,卫生总支出经常与GDP相比较。

    公报显示,2021年,中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.5%。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对卫生保健的投入程度。事实上,长期以来,中国一直被批评在卫生方面的投资不够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1952年,我国卫生总费用仅为8.5亿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.3%。直到本世纪初,中国的卫生总支出占GDP的4%至5%。与世界平均水平近10%和OECD国家平均水平8.8%左右相比,中国在健康方面的投入并不算多。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,中国的比例在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中按降序排列为第86位,在金砖国家中低于南非(9.11%)和巴西(9.88%)。

   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卫生支出占GDP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。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(CMS)预测,到2027年,医疗支出占美国经济的比重将从2017年的17.9%上升到19.4%。多位卫生经济学家指出,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、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,很难说这个比例应该是多少才合适,即不存在所谓的金本位制。直观来看,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越高,越显得这个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越大,越重视。

    然而,现实更复杂。

    但如此高的比例,“浪费”、“高成本”、“低效率”成为美国医疗体系最受诟病的关键词。从预期寿命、婴儿死亡率等常见的健康指标来看,美国人口的健康状况甚至比很多OECD国家都要差。

    从国际学术研究来看,如果比例过高,可能会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,卫生筹资的可持续性会受到很大影响。同时,也会导致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。但如果比例过低,卫生投入不足,医疗服务萎缩,社会医疗保障覆盖面降低,就会直接影响医疗水平。在杜看来,这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政治问题,不同国家情况不同,各派立场不同。国家元首竞选时,对医疗投资的态度总是影响票数。

    “在中国,不同机构的人对卫生总费用占GDP的百分比有不同的理解。金融系统的人可能会感到压力很大,因为每个领域都要求投入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。但卫生系统的人可能会觉得,前几年投资的债,现在就应该补上。”杜对说:一位卫生经济学家强调,除了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,更应该关注卫生总费用的绝对值变化,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观察卫生总费用占GDP的纵向变化,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是否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加了对卫生保健的投入。

    2019年11月,《中国卫生政策研究》此前的一项研究指出,从1952年到2018年,中国卫生总费用从8.5亿元跃升至5.9万亿元,占GDP的比重从1.3%上升至6.6%。除了卫生总费用连续多年增长,我国卫生支出的“性价比”也很高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,2016年,中国人口占18。8%,而卫生投资仅占所有世卫组织成员国总人口的8。2%.

    在健康指标方面,2018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,比1949年的35岁增加了42岁;2018年,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79。4%,婴儿死亡率下降了87。8%。然而,“成绩”背后也有“隐忧”。分析包括2021年最新数据在内的近六年数据,不难发现,虽然我国卫生总费用规模持续扩大,但总体增速有所放缓。

    2016年,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率为13.11%;2020年,这一数字降至9.62%。2021年最新数据进一步放缓至4.74%。2019-2021年平均增速为7.15%,不到“十二五”时期平均增速(15.45%)的一半。

    多位卫生经济学专家表示,从长期来看,无论是卫生总费用的绝对值,还是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,都将继续缓慢增长。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来看,健康领域投资增速放缓是必然的。但是,问题是,人对健康的需求是没有极限的。

    美国人均医疗费用接近1万美元,英国相对经济,人均医疗费用4000美元。以2021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计算,中国人均医疗费用不到1000美元。

    中国年人均收入刚刚跨过1万美元的线,但我们能看到的医疗技术、治疗水平、替代治疗方法,和人均收入是我们3-4倍的发达国家是一样的。如果我们想得到公平的待遇,我们可能需要花费人均收入的40%用于医疗费用。目前的卫生总费用在目前的基础上增长了4倍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   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魏昱对八点文健表示,中国的比例数据更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,中国不能参照发达国家的比例数据。“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高,全民医保几乎被拉到同一水平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差距很大。比如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差距就很大。相比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,我们更应该关注医疗公平问题,想办法填补城乡医疗投入差距。”

    相关新闻

    友情链接: